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学问网 > 资讯 > 考研类

考研还是就业?同学们这个要注意了 2020-01-16 14:20

考研能去更好的学校,我想考研。

考研特别辛苦,我姐前几年考研,头都秃了。

但是硕士好像比较好就业。

本科生出来也有混的不错的,这个不一定。

反正我才大一,走一步看一步喽。

考研要天天泡在图书馆,万一考不上那不是全完了……

上岸的也不少啊……

“啊啊啊我不知道,到底是考研还是就业啊!”

考研or就业,众说纷纭,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人都是迷茫的,除了靠道听途说、主观臆断来思考这个对你如此重要的问题,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分析、科学判断。

考研可能遭遇的问题

1

考研的「风险成本」

近年考研人数总体呈现上涨趋势,2018年考研人数再创新高。

从2007年到2016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仅增长6%,远低于报名人数增幅,考研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部分院校专业出现扎堆报考的情况,仅北京就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2所招生单位报考人数过万,个别院校专业报录比甚至达到40:1。

部分招生单位有可能会提高复试比例,让更多考生有机会进入复试环节。但录取计划不变的状况下,复试阶段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尤其是34所自主招生单位的热门专业,复试淘汰率会变高。

考研的「身心成本」

有人说:考研的那段时间,感觉一朝回到了曾经的高考时代。

每天精神高度紧张,曾经几度看书看到奔溃,只能找个无人的角落,嚎啕大哭。压力山大,紧张的复习气氛,在每天走进图书馆,走进自习室的那一秒,就感觉到了。周围的人,都在学习,每当你想有所松懈的时候,周围都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告诉你:“你的潜在对手,都这么用功了,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晚睡,基本是生活的主节奏。因为考研,身体劳累过度的,也不在少数。

受不了身心的双重折磨,往往是很多人最终决定中途放弃考研的最大动因。

考研的「人际成本」

考研党每天早出晚归,难免疏远了正常的人际交往。一个宿舍的,可能,也就只有晚上回来洗漱的那一会儿,能交流一下。有时候,好几天和室友说不上一句话,也是正常现象。

考研风险巨大,但研究显示,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2018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为14.7%,比2014届(11.7%)高3个百分点。

对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的2018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的分析还发现,女生读研的比例(15.4%)高于男生(13.9%),农村生源读研的比例(15.6%)高于非农村生源(14.1%)。

那么考研有哪些优势?

毕业生选择读研的主因有哪些?

读研人群的就业情况如何?

1

考研的可取之处

现在对学历和学校还是有很多要求的,特别是大公司,现在很多偏研究性的岗位,都要求硕士,一般的普通大学老师都得是博士毕业还要求本科学校是211。

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的主要动机是“就业前景好”(53%)和“职业发展需要”(49%)。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2014~2018届本科毕业生读研的主要动机对比发现,2018届本科生国内读研动机是“想做学术研究”(30%)的比例,比2014届高了8个百分点。

薪资待遇

研究生工资比本科生起薪高一点,比如前几年华为本科生6000起薪、研究生8000起薪。从月收入来看,读研带来的经济回报可能因工作时间短尚难体现。

麦可思数据显示,2015届本科毕业后在国内读研人群三年后的月收入为7371元,与学历未提升人群(即直接就业的人群)月收入(7419元)基本持平。但是2015届本科毕业后在国内读研人群三年后的“就业满意度”(77%)和“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75%),与2015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学历未提升人群(“就业满意度”:68%,“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63%)相比,均有一定优势。

我们还对2015届本科毕业后在国内读研人群三年后的用人单位类型进行了分析,其中33%的人在“民营企业/个体”工作,31%的人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28%的人在“国有企业”工作;在学历未提升人群中,49%的人在“民营企业/个体”工作,22%的人在“政府机构/科研或其他事业单位”工作,21%的人在“国有企业”工作。

满足名校情结

很多同学觉得自己的学校不好(特别是很多二本三本的学生)、专业不好的同学,考研是一个改变学校和专业的机会。数据显示,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十年后认为对晋升有帮助的因素中,“个人学历”排第三位(52%)。

对2008届本科毕业十年后学历提升人群的岗位类型分布进行深度分析发现,近半数学历提升人群从事“技术类”岗位(49%),比学历未提升人群(38%)高11个百分点。

另外,本科毕业十年后学历提升人群获得的职称级别相对更高。2008届本科毕业十年后学历提升人群取得高级、中级职称级别的比例分别为16%、64%,明显高于学历未提升人群(分别为6%、53%)。

缓解就业压力

最近这几年,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相当一部分小伙伴选择考研,就是为了躲避严峻的就业形势。这部分小伙伴将考研当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途径。

增加机会成本

学历,只是你找到一个好工作的一小部分因素。而学历加上其它因素包括你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处事态度、沟通技巧相关经验等等加在一起可以统称为你的“人力资本”。而关于读研,最大的收获在于获取更多的“机会成本”。这也是很多研究生毕业的同学在就业时重要的优势。

读研深造已成为越来越多本科生的选择。在今年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预计硕士生扩招18.9万,在扩招的趋势下,想必考研人数又将攀新高。这时候有不少人就会选择直接就业,其实就业与考研一样,是人生中的一次选择,有利有弊,接下来看一下就业会面临的问题。

就业可能面临的问题

1

求职困难

从2011年到201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由660万人增加到834万人,增加了166万。同时,虽然我国大学生数量庞大,但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在总体就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同时在地区的分布上也非常的不均衡,大部分大学毕业生集中在城镇就业。劳动力市场存在制度性障碍,劳动力市场的不充分竞争,使得劳动力市场流动成本太高,间接提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另外,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定位不准。许多大学生在选择职业上过分关注经济繁荣的大城市、工作稳定的事业单位、500强企业,过多地追求优越的生活条件、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较好的福利待遇,而对于一些收入一般的行业和单位以及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却不愿意去就职,忽略了自身条件、个人专长发挥和今后的成长,“高不成,低不就”错过机会,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就业。

离职率高

大学生离职率高,据麦可思《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大学生主动离职的原因:“个人发展空间不够”其中本科占46%,高职高专占44%;“薪资福利偏低”其中本科占43%,高职高专占48%;“工作和专业相关度低”其中本科占38%,高职高专占32%。

难以自我提升

选择工作意味着比同龄的考研党先一步进入社会。面对社会压力和考验,初出茅庐的锐气很容易被磨平棱角,当你在养家糊口和应对上司之间疲于奔命时,时间,精力被大量消耗,也很难想起当初的梦想和追求了。

资薪待遇有限

根据数据(2015)显示,在一线城市中,硕士一月薪资为6503元,本科生仅为4364元;二线城市中硕士薪资为5436元,本科生为3692元;其他城市及一下,硕士薪资为4821元,本科生为3162元。

就业的可取之处

1

政策支持

面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毕业生就业。从“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到“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政策”再到“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以及相关鼓励自主创业的措施施行,国家的扶持鼓励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工作实践经验丰富

早工作三年,意味着早赚了三年的钱,多积累了三年的经验,比起考研党们更加适应社会生活。在一些行业中,工作经验比学历文凭更加重要,也许今天你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明天那些考研出来的硕士就成了你的下属。

看完这篇文章,相信你已经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大致的规划,即使你依旧迷茫,也希望你能明白,没有绝对的“考研比就业好”或者“就业比考研好”,人生哪里有这么多弯弯绕绕,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选择一条路,勇敢走下去并且坚持着,努力拼搏不至于后悔,就足够对得起自己了。

现阶段,学习的苦和生活的苦总要选择一个,没有人可以兼得,也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不吃苦就想躺赢的人生对于大多数人是不存在的。以后的生活如何,靠的是自己的心态与努力,毕竟人生不止于毕业,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人生该走的路,就算有坎坷也要自己走,一步也不可能少,只愿君不负韶华,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