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您的位置:学问网 > 资讯 > 经济类

读懂两会经济议题的逻辑 2023-03-02 10:25

全国两会,会期紧凑,内容丰富。经济议题自是重中之重。如何准确解读这些经济议题,不被一些“标题党”带偏,成为很多观察者头痛的问题。

作为一名经济记者,笔者在近20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逐渐发现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可能会对一些读者朋友有所帮助。

一是建立整体观,对中国全国两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有准确的理解。

全国两会作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与其他关键环节相匹配,共同支撑起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运转。其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在不同阶段制定、发布的重要官方文件,是理解全国两会议题的关键。如,每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核心讨论的议题和通过的会议公告、文件,都会转化为全国两会的关键内容。每五年召开一次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报告,更是重中之重。

二是建立客观的媒体观,对中外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内容,有理性认知。

新闻史告诉我们,读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会形成一定的理解偏差。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媒体属性决定了不可能所有的内容都会报道,这是物质条件决定的现实。因此,要想全面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最好多选择几家权威媒体,综合分析。第二种是新媒体的特点所强化的“信息茧房”效应。根据读者兴趣进行信息分发的新媒体,在强化读者感兴趣的新闻供给时,也在不断强化对其他信息的屏蔽。第三种是所谓的自媒体。很多不负责任的自媒体把“标题党”的手段发挥到了极致,有时会为了博眼球故意起个耸人听闻的标题,或者剪裁、嫁接新闻,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警惕。此外,外媒的报道也需要加强甄别,小心不要被误导。一些所谓国际大牌媒体的业余表现,甚至超过了一些自媒体。

三是不断提高经济新闻的理解力,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经济观、经济逻辑。

这也是经济新闻与其他类型新闻的不同所决定的。经济是变动的,也是相互影响的,经济新闻只报道一个点或一个面,但整个事件往往是立体的、多方面的。比如,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变动,与我们身边小区内收废品小贩的行为,可能都会有某种关联。因此,任何一条经济新闻,特别是全国两会上讨论的各种经济议题,需要我们深入地、历史地、辩证地、联系地思考分析,对某些有疑问的地方,更要小心求证,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最后,有个小建议,全国两会上的经济议题都是经过仔细研究,充分汲取各方面意见形成的,有的即便只有一句话,但也有可能是经过了多年慎重推敲才最后定稿的。如果您对某个议题非常感兴趣,不妨把以前相关的新闻搜索出来,再对照最终决策的内容,仅仅分析文本表述的变化,您就可能有很多有意思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