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提问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1条回答


第一,民族危机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20 世纪初,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它们在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以后, 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 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 而铁路、矿山的利权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1904 年至1905 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称"局外中立"。经过一年多的厮杀, 日本战胜俄国, 俄国将所攫得的中国东北南部所有一切侵略特权"转让"给日本。1903 年至1904 年, 英国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德国则企图将势力延伸到原属英国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为了支付对外巨额赔款,清政府追加税收, 巧立名目, 各级官吏贪污中饱, 致使民怨沸腾, 社会矛盾进一

步激化。正是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 20 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从1902 年至1911 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 3∞ 余起。其中包括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抗租斗争, 工人的罢工斗争, 商人的罢市斗争, 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等。同时, 还发生了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等。在一些运动中, 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的角色。

第二,清末" 新政" 的破产。为摆脱〈辛丑条约〉签订后的国内外困局, 清政府子1901 年4 月成立督办政务处, 宣布实行"新政", 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 包括: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鼓励留学, 颁布新的学制, 并下令从1906 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综观"新政" , 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政治制度改革的滞后,丝毫没有触动从朝廷到地方体现封建专制的整套统治机构。这套机构所派生的种种弊端自然也无从消除。不少"新政"流于一纸空文。而财政的困难也限制着" 新政"的推行, 甚至借机摊牌加重人民的负担。在政治制度改革的呼声曰益强烈的情况下, 清政府1906 年又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 并于1908 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 制定了预备立宪期为9 年的君主立宪方案。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 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 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为了巩固皇权,清政府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立即召开国会的要求, 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 同时却不断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1911 年5 月,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萄里, 1 3 名大臣中满族就有9 人, 其中皇族占7 人, 被讥为"皇族内阁" 。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 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事实表明,清政府已陆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革命不可避免。

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

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官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怪桔, 发展资本主义, 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戊戌维新运动及20 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施有关。这些青年学生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 其中不少人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的推动下, 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当时出国

留学成为一种潮流。中国留日学生最多时达近万人。有些人还远渡重洋, 赴欧美留学。他们在国外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这些青年知识分子, 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同类问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