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提问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1条回答


(一)损伤与抗损伤

损伤与抗损伤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也是决定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在抗损伤反应占优势时,则疾病好转或痊愈;损伤强于抗损伤,则疾病发生并恶化。例如,机械性外伤引起的组织坏死时,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循环血量减少和血压下降等变化均属损伤性变

化,体内同时出现一系列抗损伤反应,包括交感神经兴奋、细小动脉收缩、心率加快和心输出量增加等,如果这些抗损伤反应和恰当的治疗能战胜损伤,机体可恢复健康。反之,如损伤较重,抗损伤的各种反应不能对抗损伤,又无恰当而及时的治疗,则病变进展、病情恶化。

损伤和抗损伤反应通常具有两重性并可相互转化。如细菌性腹泻,可以造成机体损伤引起脱水,同时也有抗损伤作用,即促进细菌排出体外;外伤出血,血管收缩有利于维持血压和减少出血,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但血管长时间的收缩会加重组织的缺血、缺氧,从而加重组织器官损伤,说明抗损伤反应变成了损伤反应。因此,只有对损伤和抗损

伤的辨证认识,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治疗。

(二)因果交替

因果交替是指在疾病的过程中,原始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机体产生一定的结果,这些结果又作为病因引起新的果。病因和结果间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化可以推动疾病发展,甚至形成因果交替的恶性循环,使疾病进行性恶化, 直至患者死亡。因此,采取医学干预打断因果转化和恶性循环,才能使疾病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

(三)局部和整体

任何疾病都有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由于生物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相互影响和制约。例如,下肢的创伤,可以出现创伤部位的充血、水肿及炎症反应等局部反应,严重的创伤或全身抵抗力低下时,创伤的局部反应可以通过神经· 体液途径影响全身,可出现发热、寒战、乏力,甚至休克等全身性反应。反之,创伤较轻或全身抵抗力很强,这种局部损伤可被限制在局部范围一般不引起明显的全身性反应。同样,全身性疾病也常常出现局部改变,如AIDS 患者往往死于肺部感染,糖尿病患者局部的创伤迁延不愈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辩证地理解疾病的局部和整体关系,有助于抓住疾病的本质。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同类问题
更多